欢迎您登陆114名医导航! 支付宝/微信快速支付    

返回首页帮助中心 | 手机版

首页 > 动态新闻

北京时间:

全新型术式:减少房颤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2019-11-29 16:09:31  [来源]:文汇报

80岁的张老伯4年来饱受房颤反复发作的痛苦,他尝试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多年的病痛让他的生活质量随之下降。不久前,张老伯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心内科朱文青主任医师领衔的电生理团队为其作了认真、全面的评估,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心肺功能欠佳等因素,决定采用创伤小、安全性高的冷冻球囊消融手术。

张老伯术后恢复良好,三天后就办理了出院手续。

射频消融VS冷冻消融

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增加、心衰、脑卒中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500万房颤患者,被称为心衰和脑梗的“幕后黑手”。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是射频消融术以治疗房颤,即通过高温灼伤细胞,达到治疗效果,但此次张老伯施行的则是一项新术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据朱文青主任医师介绍,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是通过胞内冰、胞外冰及复温过程中的冰晶损伤细胞,且初期房颤治愈率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有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该技术具有手术时程短,消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血栓事件发生率低,患者疼痛小等明显优势,患者3-5天即可出院。

为让更多医生能熟练掌握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更多房颤患者,今天举行的“律冻中山——冷冻球囊导管消融高级研讨会”上,包括朱文青主任医师在内的多位国内心律失常领域治疗专家就房颤冷冻消融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讨论,并向与会者传达国际最先进的治疗理念,“手把手”将先进技术传授给年轻医生。

今后,类似研讨班也会在中山医院陆续开设,前来学习的学员学成之后可回到当地,为除上海以外的地区患者带来福音。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主任表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方式之一,该技术在全球已开展超过50万例,我国也突破了2万例。

与射频消融相比,从微观上看:冷冻的损伤对组织的结构保存相对更完整,意味着之后的增生会减轻,血栓聚集的风险下降。

从结果来看,采用冷冻消融可以减少术中血栓和肺静脉狭窄的发生,也能降低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

目前在国际上多个大型临床研究中,两者对于肺静脉隔离以及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是持平的,而对于安全性来说,冷冻消融能在保证有效性的同时,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中山医院房颤中心是国内首批房颤介入诊疗技术培训示范基地之一,在葛均波院士的带领下,朱文青主任医师团队在掌握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房颤消融术整体优化解决方案,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射线量的摄入。

目前,来自全国40余家医院的上百位医生已陆续在中山医院房颤中心完成导管消融培训,冷冻消融技术的推广将会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