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114名医导航! 支付宝/微信快速支付    

返回首页帮助中心 | 手机版

健康首页 > 健康管理

北京时间:

新生宝宝检查出心脏杂音,是心脏问题?

2019-11-07 15:10:03 [作者]:Hakumen [来源]:文汇报

上周遇到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刚出生的孩子,第三天医生听诊时发现心脏杂音,给家长说明了先天性心脏病先筛查为阳性,建议家长出院后到儿童专科医院(筛查中心)完成检查。但家长却非常着急,当天下午一定要带孩子到儿童专科医院去检查。经过劝说后,家长还是签了自行带孩子外出协议书去做心脏超声。

这个家长的焦急状态并不是个例,所以在这里想跟大家说一说有关心脏杂音的问题。

1、孩子检查时听到心脏杂音要不要紧?

这个很难说,我可以提供一些数据供参考:出生第一周心脏听到杂音的概率大约为20%-30%,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大约为1%,其中复杂的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发生率为0.5‰-1‰。

2、听到心脏杂音是不是很严重?

从上面的概率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孩子检查时听到的心脏杂音,在不久后会消失,并不一定是先天性心脏病。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概率可能是严重的问题,尽管这个概率非常小。

3、医生能通过杂音初步判断是否严重吗?

这非常困难。

心脏杂音有很多类型,医生会根据杂音的部位、时期、强度、是否传导等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是比较明显的杂音异常,会比较容易判断。但杂音强度并不能代表是否严重,这个原理跟吹哨子一样,杂音大多来自异常的通道,通道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影响杂音强度;另外也有一些杂音来自异常的振动。

可见,单纯通过杂音判断是否严重是不靠谱的。

4、心脏杂音可以做心脏超声来诊断吗?文章开头的例子中家长为啥不在你们医院做?

有关结构的问题,心脏超声是最为方便和直观的诊断方法,极少数还需要造影。

5、是不是发现心脏杂音就需要去做心脏超声?

如果是致死性的心脏畸形,当然越早越好。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经遇到过一次:几年前,也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表现的很正常,检查时发现有心脏杂音,听起来比较粗糙,我建议家长立刻去做心脏超声。家长也很听话,当天就去预约了,但当天正好是周六,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就预约了下周三。结果当天晚上这个孩子就没了。我想,如果我直接给孩子转院到儿童专科医院,也许会有点机会。但是,我凭什么做这个判断?

给大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发现心脏杂音就需要立刻去做心脏超声,而是说有极小极小的概率,即便我们什么都做到了,也会有这种概率存在。目前的心脏检查和筛查方案,能保障99.9%的安全,但还有1‰,需要医学的发展。

6、能不能给每个孩子都做个心脏超声?

如果每个孩子在出生后一周内都做心脏超声检查,我估计发现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的概率会超过80%以上。

这样做有两个问题: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举个例子:目前通过拍胸片计算发现,新生儿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大约1%;如果采用肺部超声的结果来计算,这个比例有可能增加10倍。其实少量气胸并不影响孩子的呼吸功能。

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大幅度提高检查精确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烦恼。

7、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为阳性,应该什么时候去做心脏超声?

通常建议一周内。

8、文章开头提到的家长当天就要带孩子去检查,到底有必要吗?

我只能说,99.9%是没有必要的,但这1‰的概率,导致了家长的焦虑。

这就像你买了一个大件的物品,收到后突然告诉你这物品有点问题,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不知道,这物品还不能退货,换了谁都会焦虑,只是表现不一(这个比喻有点不恰当)。有的家长会立刻去做检查;有的家长会伤心落泪;有的家长会跟医院吵,转嫁这种情绪;但大多数家长还是很淡定的接受,按照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要求去做。

9、为什么前两天没有听到杂音,第三天才听到?

这跟孩子在宫内和出生后循环的变化有关。

胎儿时肺动脉的压力比主动脉的压力高,而孩子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肺动脉压力逐渐下降,主动脉压力上升。如果左右侧心脏间有异常的通道,只有当肺动脉压力下降到一定的水平,两侧的压力差达到一定值时才会产生明显的杂音。

当然,心脏听诊也跟听诊环境、听诊医生的经验、使用的听诊器等有关。没有杂音也不代表就没有心脏的问题,有些先天性心脏病也没有杂音。

10、为什么在宫内没有发现孩子有心脏问题?

实话说,要求产检的超声科医生具备心脏超声检查的能力,是勉为其难的,且不说产检时使用的超声探头不是做心脏检查的,这个差别相当于要求我会做儿童外科手术。

产检的超声是排查严重的神经管缺陷,没有要求心脏超声检查。除非因为特定的原因需要排查心脏问题,这需要到超声专科去做。

11、听到孩子心脏有问题,初为父母的喜悦心情一下子没有了......

任何人都是这样。为人父母本是一件喜事,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是很闹心。但话说回来,做父母有喜悦,承担这样的压力也是应该的。

我曾经考虑过,如果听到一些很小的、柔和的杂音,是不是可以不告诉孩子的父母,不要给人家添堵?

我想这是不可以的。首先家长有知情权;其次医生不能主观,而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作者:刘江勤(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