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114名医导航! 支付宝/微信快速支付    

返回首页帮助中心 | 手机版

健康首页 > 健康管理

北京时间:

不良的生活方式加速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2018-08-17 09:26:00 [作者]:Hakumen [来源]:文汇报

刚过50的中年人,平日身体健康,却在参加活动时突发心脏病死亡,此类不幸事件正频频发生。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并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针对大众关心的心血管问题,昨日,“2018‘书香复旦’上海书展系列活动:沪港两院士共话心脏保健暨《心脏医学全接触》(第2版)首发仪式”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

作为沪港两地领军人物,美国心脏科学院院士(FACC)罗鹰瑞医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在心脏病治疗与研究方面均颇有建树,两院士与现场观众分享心血管疾病防治和保健那些事。机会难得,不少病患带着片子与完整的病例报告趁着间隙赶忙请两位院士看看。

不良生活方式加速心脏衰老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及个体聚集趋势。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观众中有不少年轻面孔。“心血管病向来都是都市人致命的杀手,每年因各种心血管问题入院甚至死亡的人数众多。”罗鹰瑞表示,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更有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以前大多数人认为心脏疾病是老年病,年轻人身体好心脏不会出大问题。但是,随着年轻心脏病患者人群的愈发壮大,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从观念上关心自己的心脏健康。

相关资料显示,个人不良生活方式加速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发生。饮食结构不科学,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摄入过多导致营养不均衡;生活压力大,负面情绪、作息不规律和吸烟喝酒等容易诱发心脏病;不运动会让心肌变薄而脂肪堆积,过量运动可能会出现心肌纤维化。除了不良生活方式,一些疾病也会并发心脏疾病,例如糖尿病就极易并发心脏病,而且死亡率很高。“如若不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病患人数将在10年内大量增加。”葛均波说。

不是血管堵塞就要盲目装支架

曾经网上有一则很火的传言:英国研究人员曾耗时5年对200名男性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每天都能凝望美女的男性,血压相对较低,脉搏跳动较慢,心脏疾病也较少,平均寿命可以延长4年至5年。“看漂亮女性可能心跳加快,血压会升高,怎么反而较低呢?”罗鹰瑞笑着反问。

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患者对医疗咨询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各种疾病的资料,但此举同时亦引起不少问题。

“医生所采取的治疗手段都是基于临床医学证据。”葛均波认为,诸如得了心脏病放放血或是拍拍左手臂之类的偏方还是不要相信为好。

当然,还有一类更为高级的谣言,“不装支架就是等死。”在现场,有一位女士向专家表达了疑问,此前她曾在血管造影中发现两根血管均有50%程度的堵塞,医生建议她暂时不要装支架,注意预防和观察。“医生,不装支架不要紧吗?”

“血管就好比一条单向四车道的公路,其中两根堵了并不影响通车,就算有三根堵了也不影响夜间通车,问题在于早晚高峰可能会堵塞。”葛均波浅显易懂的话语瞬间让患者放宽了心,“控制血压、血脂,最重要的还是要降低胆固醇,不要过于担心。”

不要为琐事烦躁不安

据悉,《心脏医学全接触》的第一版出版于2007年,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心脏病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得罗鹰瑞有了出第2版的想法。“十一年已经太长了,很多东西需要改写。”罗鹰瑞举例,以往高危冠心病病人常常服用传统的冠心病药物,然而近十年新药层出不穷,以往的治疗方式也随之改变。

当然,预防疾病永远比治疗更重要。“人体内的血管如同纵横交错的河流,遍布全身,它和心脏一起组成了人体内连续的封闭式输送管道。然而,血管疾病也同河道相仿,年久之后便有淤积,造成河道堵塞,形成溃坝。”葛均波认为,血管疾病的诊治应从预防开始,犹如确保河道畅通就要从防止河道淤积开始。“运动是一种可以帮助放松和控制压力的方法,因此每日或隔日做运动对身心会有很多方面的好处。一定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罗鹰瑞则认为,冠心病最重要的治病因素是遗传,“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的要特别当心。”此外,他还建议现场观众可将“笑多一点、幽默多些”列入预防心脏病发作的指南中。实际方法包括多看一些充满幽默笑料的读物、电影或电视节目等,尽量不要过分严肃。应抱着容易满足常常感恩的人生观,不要为鸡毛蒜皮的事情感到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