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健康大计从防治心脏疾病做起
2018-01-02 09:47:12 [作者]:Hakumen [来源]:龙华医院
新年伊始,健康大计从防治心脏疾病做起。心脏常被比喻为泵,是人体循环总司令。“总司令”的工作状态直接决定了机体的健康水平。特别是冬季,寒冷侵袭人体,容易诱发血管收缩、痉挛、血黏度增高,令这一时节成为每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当下,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防治高血压病有缓急之分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小于140/90mmHg,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降压目标是小于150/90mmHg,如果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至小于140/90mmHg;糖尿病、肾脏病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小于140/90mmHg。
高血压病的防治有缓急之分。血压尚且平稳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进行正规系统的抗高血压治疗,要避免“三个误区”——不愿长期持续服药、无症状则不服药以及不能按病情科学用药。血压明显升高或波动较大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以防止高血压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出现。
《黄帝内经·素问》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养生注重精神上神志的安宁收敛、形体上阳气的养护闭藏。高血压患者更应遵循这一调摄法则,起居上注意保暖,适当体育锻炼;情绪上保持平稳,莫要过急过躁;饮食上,应控制高盐、高热量食物的摄取,维持血压平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风险。
及时有效救治冠心病急性发作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临床对急性心梗救治的普遍认识,可见对于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务必做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持续不能缓解的心前区憋闷疼痛、肩背部放射痛、甚者出现冷汗、濒死感等,这些均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红色警报”。此外,一些较为隐匿的症状如头晕头痛、牙痛、咽喉部的紧缩感、心慌胸闷、胃脘部疼痛不适等,作为冠心病患者也应高度警惕。此时,患者要及时就医,如条件允许可口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急救药物缓解症状。
《金匮要略》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作是因机体自身阳气不足,致外邪、痰浊、瘀血等乘虚而入,闭阻心脉而发。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冬季首先应维护机体自身心功能的正常发挥,需做到遵循医嘱、合理服用药物治疗,常见用药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
在此基础上,生活起居调养势在必行,其以顾护阳气、阻止外邪内侵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起床过早,穿着、居住要温暖相宜;气候剧变、气压低时,应格外注意保暖;患者洗澡时应特别注意,不可在饱餐或饥饿时沐浴,水温适当,时间不宜过长,老年患者最好在他人帮助或看护下洗澡。
调摄日常生活缓解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诱因和原发疾病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关键所在,而冬季寒冷气候亦是不容忽视的诱因之一。
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的不同,心律失常的防治亦有所侧重。对于功能性患者主要在于去除诱因和心理治疗,通过日常生活调摄,努力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培养乐观情绪,劳逸结合,戒除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如酗酒、吸烟以及喝浓茶咖啡等。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则以治疗原发病为先,对于心律失常比较严重、症状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此外,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药口服治疗、穴位敷贴等特色中医疗法对心律失常的防治有着一定优势,其在减少西药副作用的同时,对症状缓解有较显著的疗效。
平衡代谢挽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非常普遍,在发达国家大约有2%的成年人患有心力衰竭,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到6%~10%。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逐年递增,由此引发的心力衰竭也快速增长。心力衰竭治疗花费高,使人丧失劳动能力,并且预后差。
心功能不全的养生防治原则是调畅情志、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量运动、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定时体检。心力衰竭时,钾的代谢失调最为常见。要维持电解质平衡,限制水分摄入。严重心力衰竭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肾脏排水能力降低,在低钠饮食的同时必须控制水分的摄入。
中医多采用汤剂、成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缓解心力衰竭的各项症状。心力衰竭多伴随其他慢性病症,患者需在中医师四诊合参辨病辨证之后方可施治。
冬季养藏,是中医延续千年、流传古今的养生传统,其贵在使精神情志安定内敛,形体阳气顾护闭藏,从而实现天人相应、阴阳调和。正所谓“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通过合理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沈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